碳標籤是什麼?

“碳標籤”又可簡稱為“碳足跡標籤”,英文稱 Carbon Footprint Label 或 Carbon emission label。碳標籤是將產品從原料獲取、製造、加工、運輸配送、消費者使用到生命終結處理的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計算,並將其檢驗結果貼在產品上。

 

 

碳標籤的歷史

carbon trust carbon footprint energy conservation sustainability organization business png clip art 2 min

最早的碳標籤形成於2001年,概念是由碳足跡延伸出來的有形標誌。由英國政府建立的碳信託組織Carbon Trust在2007年推出全球第一個碳標籤,目的是要加強在地廠商對全球暖化的議題重視。

 

“碳足跡”為一個活動或是一个產品全部週期,碳足跡標籤的存在就是將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清楚標示在產品本身,提供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可以依據碳排量選擇低碳排量的綠色商品。至今為止產品碳標籤尚無全球統一,僅有英國、台灣、法國、南韓、加拿大、日本、法國及北美分別推出碳足跡標籤。

  

至今與碳標籤相關的國際法規為ISO14067 產品碳足跡及PAS2050 商品和服務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兩者差異在於規範的組織以及碳足跡計算範圍不同:

  1. ISO14067 產品碳足跡是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而PAS2050 商品和服務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是由英國標準協會(BSI)、碳信託及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共同發布。
  2. ISO14067 產品碳足跡計算範圍從原料生產、製造、運輸至銷售地、使用及回收的整段過程,計算範圍廣泛且完整。而PAS2050 商品和服務生命周期溫室氣體排放評估規範僅著重於產品從無到有的過程,即原料取得至製造完成的階段,不包含運輸、消費者使用及回收等的過程。

 

 

台灣“酷”地球—碳標籤

台灣於2010年即推出碳標籤制度,期望以碳標籤政策,提升低碳產品在國內、國外市場上的競爭力,成為世界上第11個推動碳標籤的國家。一旦申請通過,碳標籤的有效期限為5年,台灣碳標籤涵義如下:

  1. 碳足跡數字:二氧化碳排放量。
  2. 深綠色愛心:代表愛大自然的心,落實綠色消費、邁向低碳社會。
  3. 綠葉:代表健康、環保。
    29125206008 992ca0fc05 o min

 

除了鼓勵廠商檢驗產品碳排放量、申請碳標籤以外,更期望廠商自主檢討與優化,降低產品碳排放量,將產品提升為減碳產品。故台灣環境部推出「減碳標籤」(Reduction Carbon Footprint Label),規範取得碳標籤的廠商須在有效期限內,降低產品碳足跡數字3%以上。一旦達成要求、環境部審核通過,即可獲得減碳標籤。擁有減碳標籤的商品又可稱為「綠色產品」,讓企業在進行綠色採購、民眾在進行綠色消費時,擁有優先被選擇權。減碳標籤的涵義如下:

  1. 去掉”碳足跡數字”,只留下綠色愛心。
  2. 新增”起始年份”(Since 2022),代表產品取得減碳標籤的年份。
  3. 藍色CO2新增”向下箭頭”,代表該產品通過環境部審查之減碳承諾。
    13239 03

 

 

申請碳標籤的範例 

Layana 餐具品牌「台灣第一筷」自2003年成立,運用公司的沖壓塑料射出等核心技術,搭配在地供應鏈設計最適合東方人使用的環保餐具。台灣第一筷產品—湯匙和筷子分別在2017年和2021年取得碳標籤,提供透明化訊息給消費者選擇低碳產品;2019年台灣第一筷工廠獲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認證,全面檢測工廠用電情況;並在2022年通過清潔生產系統評估,執行節能減碳的改變。

carbon footprint taiwanepa chopsticks carbon footprint taiwanepa

 

Layana將以台灣第一筷為主軸,秉持ESG理念、堅持選擇對環境最永續、不影響人體健康的方式轉型成低碳產品製造,並設定短、中、遠期目標:

  1. 短期目標: 持續增加產品碳標籤的數量、提供消費者更多產品碳排放量的訊息。例如: 雙截筷
  2. 中期目標: 減少不必要的原料使用,並改用環保材質,以進一步減碳。例如: 寶筷。
  3. 遠期目標: 產品達到碳中和,並將原產生的碳排放量以適當方式進行抵銷。

 

  

碳標籤的未來趨勢 

隨2015年由197個國家簽訂《巴黎協定》,約定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歐盟更是提早準備、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建立全球貿易商出口至歐盟國家時,申報產品碳排放量、並且購買「碳憑證」(CBAM certificate) 等制度。將檢驗碳排放量的概念從一個區域裡開始推動,到發展成國與國、洲與洲之間的貿易協定。 

 

 

結語

自從1990年代推出碳足跡,透過產品碳標籤將碳足跡的計算轉為有形的標章,鼓勵廠商自主檢驗產品碳排放量。現在碳足跡的計算已經演化至檢驗組織、企業的碳排放量,例如ISO 14064。如果每家企業、產品到每個人能夠意識自己的碳排放並力行減碳,地球才有辦法相對應的善待人類與一切生物。畢竟我們今天的行動將決定未來的命運。

 

你想留給未來的你、身邊的人,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呢?

 

 

 

 

對我們的服務有任何疑問?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