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碳足迹标签是什麽?

“碳足迹标签”又可简称为“碳标签”,英文称 Carbon Footprint Label 或 Carbon emission label。碳足迹标签是将产品从原料获取、制造、加工、运输配送、消费者使用到生命终结处理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将其检验结果贴在产品上。

 

 

碳足迹标签的演化 

carbon trust carbon footprint energy conservation sustainability organization business png clip art 2 min

最早的碳足迹标签形成于2001年,概念是由碳足迹延伸出来的有形标志。由英国政府建立的碳信托组织Carbon Trust在2007年推出全球第一个碳足迹标签,目的是要加强在地厂商对全球暖化的议题重视。

 

“碳足迹”为一个活动或是一个产品全部周期,碳足迹标签的存在就是将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g)清出标示在产品本身,提供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可以依据碳排量选择低碳排量的绿色商品。至今为止产品碳足迹标签尚无全球统一,仅有英国、台湾、法国、南韩、加拿大、日本、法国及北美分别推出碳足迹标签。

  

至今与碳足迹标签相关的国际法规为ISO14067 产品碳足迹及PAS2050 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放。两者差异在于规范的组织以及碳足迹计算范围不同:

  1. ISO14067 产品碳足迹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而PAS2050 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放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碳信托及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共同发布。
  2. ISO14067 产品碳足迹计算范围从原料生产、生产、运输至销售地、使用及回收的整段过程,计算范围广泛且完整。而PAS2050 商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规放仅着重于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即原料取得至生产完成的阶段,不包含运输、消费者使用及回收等的过程。

 

 

台湾“酷”地球—碳足迹标签

台湾于2010年推出碳足迹标签制度,期望以碳足迹标签政策,提升低碳产品在国内、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世界上第11个推动碳足迹标签的国家。一旦申请通过,碳足迹标签的有效期限为5年,台湾碳足迹标签涵义如下:

  1. 碳足迹数字:二氧化碳排放量。
  2. 深绿色爱心:代表爱大自然的心,落实绿色消费、迈向低碳社会。
  3. 绿叶:代表健康、环保。
    29125206008 992ca0fc05 o min

 

除了鼓励厂商检验产品碳排放量、申请碳足迹标签以外,更期望厂商自主检讨与优化,降低产品碳排放量,将产品提升为减碳产品。故台湾环境部推出「减碳标签」(Reduction Carbon Footprint Label),规范取得碳足迹标签的厂商须在有效期限内,降低产品碳足迹数字3%以上。一旦达成要求、环境部审核通过,即可获得减碳标签。拥有减碳标签的商品又可称为「绿色产品」,让企业在进行绿色采购、民众在进行绿色消费时,拥有优先被选择权。减碳标签的涵义如下:

  1. 去掉”碳足迹数字”,只留下绿色爱心。
  2. 新增”起始年份”(Since 2022),代表产品取得减碳标签的年份。
  3. 蓝色CO2新增”向下箭头”,代表该产品通过环境部审查之减碳承诺。
    13239 03

 

 

申请碳足迹标签的范例 

Layana餐具品牌「台湾第一筷」自2003年成立,运用公司的冲压塑料射出等核心技术,搭配在地供应链设计最适合东方人使用的环保餐具。台湾第一筷产品—汤匙和筷子分别在2017年和2021年取得碳足迹标签,提供透明化信息给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2019年台湾第一筷工厂获得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统认证,全面检测工厂用电情况;并在2022年通过清洁生产系统评估,执行节能减碳的改变。

carbon footprint taiwanepa chopsticks carbon footprint taiwanepa

 

Layana将以台湾第一筷为主轴,秉持ESG理念、坚持选择对环境最永续、不影响人体健康的方式转型成低碳产品制造,并设定短、中、远期目标:

  1. 短期目标: 持续增加产品碳足迹标签的数量、提供消费者更多产品碳排放量的信息。例如: 双节筷。
  2. 中期目标: 减少不必要的原料使用,并改用环保材质,以进一步减碳。例如: 宝筷。
  3. 远期目标: 产品达到碳中和,并将原产生的碳排放量以适当方式进行抵销。

 

  

碳足迹标签的未来趋势 

随2015年由197个国家签订《巴黎协定》,约定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欧盟更是提早准备、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建立全球贸易商出口至欧盟国家时,申报产品碳排放量、并且购买「碳凭证」(CBAM certificate)等制度。将检验碳排放量的概念从一个区域里开始推动,到发展成国与国、洲与洲之间的贸易协定。 

 

 

结语

自从1990年代推出碳足迹,透过产品碳足迹标籤将碳足迹的计算转为有形的标章,鼓励厂商自主检验产品碳排放量。现在碳足迹的计算已经演化至检验组织、企业的碳排放量。如果每家企业、产品到每个人能够意识自己的碳排放并力行减碳,地球才有办法相对应的善待人类与一切生物。毕竟我们今天的行动将决定未来的命运。

 

你想留给未来的你、身边的人,一个什麽样的未来呢?

雨水回收系統定義

雨水回收系統又可稱為雨水撲滿、雨撲滿。即在現場將雨水累積起來作為其他用途,而不流失雨水。雨水回收過程可根據五大環節完成:收集、儲存、過濾、儲存、利用。

shutterstock 2236869985

 

雨水回收系統可應用範圍

從小型的居家簡易雨水回收系統,至大型雨水回收系統,例如:小區、工廠、球場、機場、農業灌溉等。

 

雨水回收系統過程分為五大過程

  1. 收集雨水
    在有範圍的區域裡收集降落的雨水。可以透過兩種方式收集:屋脊或頂樓地面牽管線,以及地表面等收集雨水。根據不同形式會有不同採集雨水的方式。
  2. 儲存雨水
    雨水經過管線匯集至可以儲存雨水之任何形式。例如:水桶、蓄水池。
  3. 過濾雨水
    搭配過濾設備,進行剔除雜質、沉淀泥沙,甚至是消毒,變成可以使用的淨水。
  4. 儲存淨水
    過濾完成的淨水匯集到雨水淨水池。
  5. 噴罐灑水
    這些淨水可以補充地下水,或者使用於生活雜水:植栽灌溉、廁所沖水、地板洗滌等。
    rainwater harvesting copy

 

回收雨水後的用法

  • 匯入公共地下水
  • 綠化環境:植栽灌溉、生態池
  • 生活雜水:廁所沖洗、地板洗滌
  • 解除警戒:發生限水、乾旱及火災等情形
  • 工業、民生、農業灌溉等非飲用之水源

 

使用雨水回收系統好處

  • 減少費用:以長期來說,善用現地供水可降低自身的水費、電費及碳排量,以及城市發展開發成本。
  • 減少對自來水的依賴:可用於生活中的雜用水,例如:地板洗滌、植栽灌溉、生態池補水等來節約自來水。
  • 綜合沿海地區地下水之酸鹼度:如果雨水回收的淨水將匯入沿海地區的公共地下水,有助於緩和地下水的含鹽量,平衡鹹水與淡水交界處的平衡。
  • 緩解地層下陷:如果雨水回收將匯入公共地下水,有助於維持地下水位,降低沿海地區海水倒灌的風險。
  • 帶動雨水回收產業的供需:透過推廣以及善用雨水回收系統,有助於促進相關設備的產業發展,促進經濟效益。shutterstock 2314036527

 

建置雨水回收系統之前期規劃

  1. 評估現場空間與雨水回收容量:依現有區域評估可執行雨水回收系統的空間:雨水、淨水儲存槽之配置地區與容量大小。
  2. 確認雨水回收之用途項目:選擇用於生活雜水或其他用途。生活用水通常為廁所沖廁當經常性用水,運用效益較植栽灌溉大。
  3. 與新工程規劃同步:若有舊建物拆除或者考慮興建工程時將雨水回收系統同步納入規劃,將其效益發揮至最大。
  4. 評估建物水路規劃:針對現有區域及周圍區塊評估水路:集水、排水、其他水源水路等。可根據相關平面圖評估水路工程對周遭環境的影響。

規劃雨水回收系統之注意事項

  1. 妥當運用過濾與淨化系統:考慮延長儲水槽甚至是植栽灌溉系統之使用壽命,建議雨水回收系統搭配除泥器、樹葉分離器或者UV紫外線殺菌等設備。避免樹葉、泥土進入雨水收集槽。
  2. 考慮管線噴罐工程阻塞:淨水植栽灌溉系統可分為全自動、半自動、手動噴灑等。建議避免全自動灌溉以防泥沙阻塞管線。
  3. 與其他水資源分開儲存:雨水根據過濾程度仍然屬於有雜質的水源,不同水源放在同一池會互相污染。
  4. 確認雨水供水管路與自來水管路分開設置之相關法規:例如台灣,規定雨水供水管表面應相隔五米即標示「雨水」字樣及水流方向,清楚區別自來水管路;以及雨水供水管若為明管,應當彩綠色水管或漆塗綠色。
  5. 預先考慮長期維護方案:根據淨水用途,發展雨水回收系統的維護流程,可作為相關經費編列之來源。

大型雨水回收設計範例

clean production 2 en

Layana總部位於台灣鹿港,依賴的是距離104公里遠的水庫提供當地自來水。此工業區也相鄰沿海地帶,整體條件淡水資源較為不易。故在廠房興建時便規劃在135,948平方尺地面下設計超過2900噸儲水池,運用筏式基礎(附圖),建造獨立的雨水回收、淨水儲存池、其他水資源等水庫。

收集雨水的過程則利用頂樓地表,依牆沿的管線收集雨水,經過雨水收集孔有不鏽鋼濾網過濾大石頭,匯流至地下雨水收集池。在雨水收集池泥沙會隨時間向下沉澱,而剔除浮塵物的淨水會另外儲存於淨水收集池。其淨水會作為植物灌溉、廁所沖水的水源之一。Layana2900噸的雨水回收池,每年可節省約7,184噸的自來水用量以及3,080美金的用水費用。

當雨水回收系統建置完成,也是Layana這棟綠建築最大的永續特色。此系統可減少對公共用水的依賴、降低水費,工廠、社會與環境皆能受惠。

slider02

 

結語

在台灣農業時期(1953~1960年),雨水對於農夫來說是天公伯恩賜的禮物。自發展工業化後雨水卻成了都市的負擔。在社會演化的過程,我們可以改變作法,持續利用雨水帶來的好處。現在地球也常面臨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災難,我們若在都市、工業區建立大大小小、分布式雨水回收系統,可以因應緊急、氣候災難所導致的缺水情況。讓天上落下的雨水,不再是城市的負擔,而是被我們好好珍惜的資源。

shutterstock 1542646940 1

台灣東岸風景